
第四屆中國(重慶)商品博覽會(CFF)于10月13日至16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中國經濟周刊網記者在包括朱蘭蘭在內的展會現場看到,包括蘭和三葉在內的一批重慶本土茶公司在這次盛會上首次亮相。通過品嘗經驗等方式,向觀眾展示了重慶茶葉原生態的獨特優勢和高品質。
第四屆中國(重慶)商品博覽會(簡稱“博覽會”)于10月13日至16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的記者在包括珠蘭,高欄和三河在內的展覽現場看到。包括Yeh在內的許多重慶當地的茶葉品牌在活動中首次亮相,并通過品嘗體驗向觀眾展示了重慶茶葉生態的獨特優勢和高品質。重慶是中國茶樹的原產國之一,也是最早種植茶樹的地區。它有著悠久的茶葉生產和銷售歷史。近年來,重慶把茶業建設成為綠色產業和富裕產業,產業發展取得成效。
數據顯示,目前重慶茶園總面積近70萬畝,總產量超過3萬噸。振興茶葉已成為當地政府和茶葉公司的共識。去年,重慶將茶葉產業列入了70億美元規模的農業產業鏈之一,并提出到2020年,該市可以撿到數百萬畝的面積,羊毛茶的產量為10萬噸,綜合產值達100億元。
重慶市將連續五年投入市級財政專項資金1億多元,引導和支持茶業發展。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重慶許多茶葉公司正在加大茶葉種植規模。同時,他們加大了茶葉生產設備的升級和生產技術的創新。另一方面,他們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茶葉發展。茶出去了。
例如,重慶奧威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江津區嘉平鎮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茅山富硒生態茶葉生產研發中心,引進了兩種最先進的現代化清潔綠茶和紅茶生產中國線;重慶友誼茶業有限公司越南和緬甸設立了枸杞茶銷售網點。產品銷往東南亞,俄羅斯,中東,北美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茶葉近千萬元。茶葉振興不僅要求產業升級和市場開拓,而且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也同樣重要。今年9月,重慶第一個茶葉信息服務平臺 - 重慶茶葉網絡正式啟動,成為重慶茶文化和茶葉品牌推廣推廣的權威媒體。據茶網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基于茶文化的推廣來推廣茶葉品牌。通過整合茶葉供應鏈,銷售鏈和促銷鏈,該平臺將為茶葉的發展提供共享信息服務,并有助于推動茶葉行業發展。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重慶數十家茶葉公司已與路潮網簽署品牌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工業繁榮。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記者獲悉,在“十二五”期間,重慶已在重慶西部,東南部和東北部形成了三大優勢茶產業帶。
“十三五”期間,重慶將在云南西部,云南東南部和重慶形成。在東北三大茶產業帶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布局,突出優勢特色,著力打造永川,秀山,南川三大綜合示范區,榮昌,萬州,巴南,江津和阜陽。主要城市有兩個茶文化和創意體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