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橫溪種植紅色烏龍茶,質量不輸臺灣本土揚子晚報5月8日(記者焦哲)提到江寧橫溪,大多數人都會首次想到橫溪西瓜。其實橫溪也有“茶之鄉”的美譽。在今年的西瓜節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臺灣的旭高社區,橫溪街和臺東縣最近合作開發生產“海洋金烏龍”和“橫溪金觀音”等紅色烏龍茶。
幸運的是,連臺灣的茶專家也沒有想到自己。據了解,江寧橫溪縣轄有許多山丘,山區。自古以來,橫溪縣一直是南京重要的茶葉生產區,被譽為“茶之鄉”。橫溪街現有茶園約2萬畝,年產量約200噸,產值約4000萬元。近年來,南京生產了畢喜春,太子17美分銀芽,小龍虎玉茶等后期茶。區茶獎獲得19個金獎。
在今年的西瓜節期間,有一條新的“地平線溪”。即橫溪街,江寧臺商農業園,臺灣臺東縣政府,臺東縣農業局,博雅人文天然茶業公司聯合推出“七仙金烏龍”和“橫溪金銀”。紅色烏龍茶系列。
為什么要介紹“紅色烏龍茶”?據了解,這些紅色烏龍茶是在橫溪街的徐高社區茶園生產的。徐高社區位于江蘇和安徽兩省交界處。該地區有許多山區。橫溪擁有約2萬畝的茶園。其中,徐高社區擁有茶園2000余畝。
社區地形和地形等自然條件決定了大面積種植西瓜并不合適,但其獨特的山地水資源也有助于提高茶葉品質。據悉,雖然當地原生茶生產的茶葉質量不差,但由于南京及周邊地區綠茶普遍生產,沒有“特色”,因此茶葉的銷量不是很大好。紅色烏龍茶是一種紅茶,屬于發酵茶,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在南京,茶葉主要是綠茶,缺乏紅茶加工資源和技術。臺灣島是紅茶的重要生產區。其生產加工技術相對成熟和先進。今年,徐高社區與橫溪街結合創造了江寧區第一個農產品公共品牌 - 恒銀味。它介紹了臺灣臺東縣紅烏龍的生產加工技術,生產紅色烏龍茶。
由于其季節性和屬地性,生產周期短,貯藏條件高以及許多分枝的主要采摘,導致大量綠葉被人為修剪或自然老化,導致產量低。徐高社區使用當時犯錯的方法介紹今年的紅色烏龍茶。在不影響綠茶生產的情況下不生產綠茶烏龍茶,這將大大提高茶葉產量。引入紅色烏龍茶還可以幫助當地人解決季節性工作,同時提高茶葉利用率。每英畝只有新鮮的茶可以幫助增加600-800元的收入。
這種茶的特點是什么?據專家介紹,烏龍茶因其獨特的脂肪分解和減肥功能而被譽為“美容茶”和“健身茶”。近年來,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段的顧客。目前南京的茶葉市場主要是綠茶,而烏龍茶的生產基本是空白。據了解,新開發的茶被命名為“七鮮紅烏龍茶”和“橫溪金觀音”。接下來,橫溪將進一步與臺東縣的技術專家進行研究和優化。根據紅五龍和京觀飲的采摘標準,估計每畝茶葉種植一年可以收獲2-3次。每畝茶園每次可采摘約50公斤鮮葉。平均每5公斤鮮葉可生產1公斤成品茶。穆茶每年可以生產20-30磅的成品。今年是生產的第一年。估計產量約為二千磅。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