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茶葉簡史盈江縣的茶葉種植始于1954年,當時德宏州建議以茶葉代替農民,動員農民用茶葉代替罌粟。盈江縣來自保山市長寧縣和臨汾縣。鳳慶縣在茶松嶺村種植了茶樹種子,種植了120畝,在新城鎮紅山村種植了15畝,采用活茶種植的方法,開始了盈江縣種植茶葉的歷史。
1960年,盈江縣人民政府共組織35名茶葉科技人員到寶山市長寧縣考察,將1000噸大葉茶種子從云南轉移到縣內的銅鼓關鄉。雞西鎮無錫村和雄關鄉種植種植。茶樹的老枝直接插入茶園。那時,開發了360英畝的茶園。但由于缺乏種植技術,最終的結果只有300畝。茶園的成功。
1966年,為貫徹落實德宏州政府提出的糧食多樣化山區發展的原則,盈江縣計劃在加昌鎮和通農鎮建設1萬畝茶園。沐茶園是萬丹茶鄉的目標。但由于種種原因,只有部分茶園種植,并未全部實施。
1987年,盈江縣茶葉生產發展良好。茶葉技術站首次在平原的拉洪茶鎮引進了云南白昊,云軒600號等6個優良品種,其中包括7號和14號。新種植的茶園面積達10369畝,相當于1954年至1986年的總面積(10303畝),茶產量達400噸。盈江縣茶園以來,茶產量達到最高值136.12噸。從1990年到2001年,盈江縣茶業發展處于低迷期。
1990年,全縣共有茶葉種植面積36,576畝,總產量720噸。由于茶葉市場疲軟,盈江縣的茶葉產量下降。到2002年,全縣茶園面積縮小到260萬畝,產量僅680噸。 2001年,盈江縣首次采用國家抗旱十號米種,利用短穗切割技術對平原氣象局和芳芳鄉三方樹的茶葉進行無性試驗。到2003年,共有高質量的無性系無性系繁殖。盈江縣第一座300畝的克隆種茶園Yingong縣成立了98萬棵樹。從2004年到2008年,盈江縣是發展最快的茶業,平均每年1.1萬畝。到2009年,全縣共有茶葉園11424.7畝,總產量為2,329.49噸。
為了穩定和小幅波動,到2014年,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10.02萬畝,年產茶總量4508噸,總產值7141萬元。此內容來自“云茶儀式”